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枸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幼幼集条。
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多由痰毒邪火薰蒸肺系,结于咽喉所致。症见喉间肿痛色红,呼吸、吞咽不利,痰涎壅盛,气促烦热,如“马喘”之状,甚或肿连腮颊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马喉痹者,谓热毒之气,结于
《幼幼新书》引杜光庭《指迷赋》儿生“百日名奶腥”。另有“四岁曰奶腥”,参见小方脉科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藏医学家。世医出身。藏医北方学派代表之一。著有《医学史莲园光辉》。
舌红中有微黄滑苔。为外邪入里化热,宜解表清里,或温病由气分转营分,宜透营转气。若舌干燥,则为腑实之象,宜通腑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雷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红孩儿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羊耳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