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杂疫证治

杂疫证治

书名。2卷。清代作品。不著撰人(或题清·刘一明辑),撰年不详。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。所谓“杂疫”,亦即广义的瘟疫。此书主要根据《松峰说疫》、《敬信录》等书记载,论述杂疫72证证治。治法包括方药、外治针灸等,其中不乏方十口授、村老传闻的民间效方和疗法,可供临床参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邹志夔(kuí 奎)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鸣韶。江苏靖江县人。年轻时学儒,后弃儒学医。中年时医术渐精,曾搜集古代及近代医学著述,编写有《脉辨正义》,已佚。

  • 怒气咳

    病名。指因情绪激动,逆气冲上,损及肺络所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怒气咳:怒则气上,积血在胸胁,咳嗽年久不愈,每咳则隐隐而痛。”宜用活血饮等方。参见咳嗽条。

  • 温血

    是治疗血分有寒的方法。①温补血分。如妇女崩漏、男子吐血,舌质淡,脉虚无力,唇爪不红润,用十全大补汤。②温化祛瘀。治疗因寒而致瘀血。如妇女因虚寒而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,经来量少色暗,舌有紫瘀点,脉沉或涩

  • 祟脉

    指变化不定、与病证不符的一种脉象。前人错以鬼祟、客忤等作为出现此脉的病因,故又名鬼祟脉。《脉诀指掌病式图说》:“凡鬼祟附着之脉,两手乍大乍小,乍长乍短,乍密乍疏,乍沉乍浮,阳邪来见脉则浮洪,阴邪来见脉

  • 五色命脏

    指五色与五脏相配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以五色命脏,青为肝、赤为心、白为肺、黄为脾、黑为肾。”五脏有病,常见其相应的病色。例如,青色可见于肝风,黄色多见于脾湿。临证须结合四诊,全面分析。

  • 芍药防风汤

    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》卷五十八方。升麻、防风、陈皮、桔梗、川芎、炒白芍、甘草、厚朴(姜炒)。水煎服。治小儿痘出不快,发热腹痛而烦躁者。

  • 光珀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琥珀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瑕深翳

    病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水瑕深翳,黑水(指黑睛)内横深瑕盘,青色沉沉入,痛楚无时,此五脏俱受热。”即冰瑕翳深外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程氏易简方论

    综合性医书。6卷。清·程履新撰于1683年。本书有论有方,以方为主。卷1论述古医书,诊治要则、用药机要等;卷2~6分科、分门、分证记述方剂,以内科杂病方论为主,兼有五官,妇科,儿科,外科病证。每证列病

  • 血珀

    见《大明一统志》。为琥珀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