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易知》。即瞳人干缺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元气素虚,反复日久的哮证。《寿世保元·哮吼》:“哮吼十数年,发则上气喘促,咳嗽吐痰,自汗,四肢发冷,六脉沉细,此气虚脾弱。”《类证治裁·哮症》:“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,为虚,其盐哮、酒哮、糖哮,
病证名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。卷二十一。多因产后败血攻于脾胃,胃气上逆所致。证见腹胀,满闷,呕吐,兼见恶露量少等。治宜活血祛瘀,健脾和胃。方用抵圣汤(赤芍、半夏、泽兰叶、人参、陈皮、甘草)或生化汤加味。
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二。即白屑风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罗周彦条。
出《周礼·天官》。指专治肿疡、溃疡、金疮、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。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栀子三钱,白芍药、菊花各一钱五分,当归、橘白各一钱,柴胡、薄荷各四分,牡丹皮二钱,炙甘草六分,鲜橘叶五片。水煎服。功能清肝泄火,疏郁宣气。治肝郁不伸,胸满胁痛,或腹满而痛,甚则欲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①闭眼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阴气盛则瞑目。”②古义与眠通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壮者之气血盛,……故昼精而夜瞑。”
【介绍】:见郭志邃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