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君采药录
见桐君药录条。
见桐君药录条。
指正气虚兼寒(多以内寒为主)的证候。主要表现为面黄少华、食欲不振、口泛清涎、形寒怕冷、脘腹胀痛、得热则舒、妇女带下清稀、腰背痠重、小便清长、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沉迟缓弱。治当以温阳补虚为主。
气功术语。即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为气功锻炼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。出隋智顗《童蒙止观》。该书称调身、调息、调心、调饮食、调睡眠为调五和。调身,即姿势或动作锻炼;调息,即呼吸锻炼;调心,即意志集中与运用的锻炼
又称房室伤、色欲伤、色劳。指性生活过度,使肾精亏耗,是虚损的病因之一。
病名。即喉关里部喉痈。多由肺胃热蕴,痰火邪毒上冲咽喉所致。症见喉关之内及其周围漫肿疼痛,继之焮红高肿,颈部臖核,吞咽困难,汤水难入,甚则肿塞咽喉,疼痛增剧,呼吸困难,寒热大作,呛咳痰鸣(《中医喉科学讲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四方。瓜蒂十四个,母丁香一个,黍米四十九粒。为末,每用半字,临卧先含水一口,嗅药入鼻。治黄疸,遍身如金色者。
痰饮之一。因饮邪在肺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:“肺饮不弦,但苦喘、短气。”参见痰饮、支饮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。即竹叶汤第三方,见竹叶汤条。
方书名。10卷。清·李文来撰。刊于1686年。本书编者将汪昂《医方集解》与《本草备要》重新分类,合为一书,并参考其他有关医方著作纂集而成。书中将疾病分为60余大类,按病载方,方后释药。书后并附用药加减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朱旦伤寒论》一卷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久患疳疾,颈椎骨软弱,以致头不能抬起的症状,为精气大亏之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