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婴儿初生在未满月时,日间安静,夜间时有啼哭不安,持续不停,至天明又转安静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小儿初生夜啼,其因有二:一曰脾寒,一曰心热……”。如见夜啼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空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疝之俗称,出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七。详疝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又名杨梅圈疮。其形大小不一,二三相套,色红作痒。
病名。疟疾之重危变证,亦称劳疟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疟疾源流》:“疟后变症,惟痢最为危急,……其次疟劳,或素有弱症而又患疟,以致旧病更深,或因疟煎熬,日久顿惫,精神衰耗,内热不清,肌肉消削,渐至往来潮热,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核桃楸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。即白术散第五方,见白术散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即蓄血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舌衄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