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薯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三香散,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鸡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瘀,指瘀积。热邪瘀积于血分。②瘀,指瘀血。因热邪深陷营血分,阻滞血络而夹瘀;或本有积瘀,久而夹热,均可致瘀热互结。
体表出汗的孔窍。即毛孔。
见伤寒方经解条。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①指温病中温邪挟痰湿,或湿热之邪滞留三焦气分。叶天士《外感温热篇》:“再论气病不传血分,而邪留三焦,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。彼则和解表里之半,此则分消上下之势。”邪留三焦,则气机受阻,水湿不得正常通调而滞
即太阳腑病。见《伤寒医诀串解》卷一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脾经受邪所致。其症先发潮热、呕吐、黄肿,继之皮肤则现斑块,小如弹石,大如鸡卵,麻木不仁,穿溃成疮,脓液臭秽难闻。相当于瘤型麻风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