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阳漏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①病因六淫之一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燥胜则干。”燥与湿对。燥病易伤津液。临床表现多为目赤、口鼻唇舌干燥、干咳、胁痛等。其偏热者为温燥,偏寒者为凉燥。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。参见内燥条。
指头面部。人体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面;十二经脉中,手三阳的经脉从手走向头部,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,手足三阳经皆会聚于头面,故称诸阳之会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诸阳之会,皆在于面。”
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。”
出《百一选方》。为葱汁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严景条。
【介绍】:见胡宪丰条。
怀孕期中,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,一般不得使用或慎用,称妊娠药忌。大致有以下几类:1)植物药类:①毒草类:乌头、附子、天雄、侧子、野葛、羊踯躅、南星、半夏、大戟、芫花、常山。②破血药类:牛膝、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长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,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