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经祛寒

温经祛寒

温通经络、祛散寒邪治法。①寒邪凝滞经络,肢体关节疼痛,痛有定处,日轻夜重,行走不便,常用麻黄桂枝苍术、制川乌附子细辛千年健等药。②伤寒寒中少阴之经,外连太阳之证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,温少阴之经而祛散寒邪。③妇女冲任虚寒月经不调月经后期,用吴茱萸、桂枝、附子、生姜当归川芎白芍党参、炙甘草阿胶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大会为谷。”

  • 臭质草

    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上用方

    方集。见幼幼集条。

  • 正奉上太医

    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
  • 蒲黄根

    出《产乳集验方》。为蒲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针眼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又名土疳、土疡、偷针、偷针眼、偷针窝。俗称包珍珠、挑针。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。本病胞睑边缘生小疖,初起形如麦粒,微痒微肿,继而赤痛拒按。相当于今之麦粒肿。治宜祛风清热,

  • 杨桃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阳桃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死症

    小儿病势垂危的证候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要辨小儿死症,囟门陷下成坑,喉中拽锯气和痰,目闭无神拘管,口唇牙龈粉白,手足恰似冰寒,鸦声鱼口眼常翻,不乳遗尿闷乱。”对于这些危重症候,在当今医疗条件下救治及时

  • 胡麻子

    出《博济方》。为亚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楮桃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楮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