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大会为谷。”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集。见幼幼集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出《产乳集验方》。为蒲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又名土疳、土疡、偷针、偷针眼、偷针窝。俗称包珍珠、挑针。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。本病胞睑边缘生小疖,初起形如麦粒,微痒微肿,继而赤痛拒按。相当于今之麦粒肿。治宜祛风清热,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阳桃,详该条。
小儿病势垂危的证候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要辨小儿死症,囟门陷下成坑,喉中拽锯气和痰,目闭无神拘管,口唇牙龈粉白,手足恰似冰寒,鸦声鱼口眼常翻,不乳遗尿闷乱。”对于这些危重症候,在当今医疗条件下救治及时
出《博济方》。为亚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楮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