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风证的现象。如眩晕,震颤,四肢抽搐、强直,乃至卒然昏仆等。温病热伤下焦肝肾可以化风而发生痉、厥、瘛疭等症,吴鞠通用大、小定风珠治疗。《温病条辨·下焦篇》:“既厥且哕,脉细而劲,小定风
气功学著作。5卷。唐·施肩吾撰,李竦编。此为施肩吾隐居西山时,与十余位道友讨论内丹术的资料综述,并参考了多种著作。书中主张以养形为先,次以补益精、气、神为基,形全气壮,再炼内丹以长生。此外还发展了内气
指面部足部浮肿。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有病肾风者,面胕庞然壅。”王冰注:“庞然,肿起貌;壅,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。”马莳注:“胕,足面也。”参见水肿、附肿条。
书名。8卷。清·蔡烈先辑于1712年。本书将《本草纲目》中所附的单方(包括全部附方以及发明项下的个别处方),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。每一病证均记明该书的卷、页数。内容分为通治部、外科、女科、儿科、上部、中
病名。即指肠痈患者下肢不能伸直者。见上海中医学院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。参见大肠痈、小肠痈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千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集验良方》。6卷。清·年希尧辑。刊于1724年。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,分为养生、急治、中风、预防中风、伤寒、感冒等50余类。除辑录验方外,其中养生、伤寒、感冒、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。又有
指经久不愈的咳嗽。出《素问·咳论》。又称久咳嗽、久嗽。多因外邪留恋,脏腑内伤,气虚血亏,七情郁结等所致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六:“久咳嗽者,由肺虚极故也。肺气既虚,为风寒所搏,连滞岁月而嗽也。此皆阴阳
证名。见《奇效良方·诸血门》。又名红汗、汗血、肌衄。指汗出色淡红如血。多由火热炽盛,迫血外溢所致。《血证论·汗血》:“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,发为皮肤血汗矣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汗源流》:“有血汗者,汗出
儿科著作。清·许佐廷撰。2卷,补编1卷。刊于1873年。本书前编1卷,为儿科诸病的证治歌赋;后编1卷,论儿科病的诊断及其辨证用药治法,共分胎毒、变蒸、惊风等32门;补编1卷,集录前二卷中所用的方剂。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