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由肌痹发展而成。亦有称为肌痹者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脾痹者,四支解堕,发咳呕汁,上为大塞。”《圣济总录·脾痹》:“肌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脾,是为脾痹。”《症因脉治·脾痹》:“脾痹之症,即肌痹也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指孕妇中邪恶之气,症见忽然心腹刺痛,闷绝欲死。治宜扶正祛邪安胎。方用当归散(《证治准绳》:当归、丁香、川芎、青橘皮、吴茱萸),或用金银藤煎汤饮服。
见《本事方》。为猪牙皂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贞观条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素问·刺法论》:“于雨水日后,三浴以药泄汗。”
见《桂海虞衡志》。为冰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叶小峰《本草再新》。为南瓜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仲南条。
头顶部的中央部位。
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即临产。因古代产妇临产时,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