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带风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因被蜈蚣螫咬中毒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一。症见伤处剧痛,红肿热痛,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。重者可伴头痛,发热,眩晕,呕吐,甚者可致昏迷。《本草纲目·百病主治药》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,如蜗牛、蛞蝓、五灵
病名。《灵枢·痈疽》:“发于尻,名曰锐疽。”即鹳口疽。见该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二方。黄芪、人参、当归(酒洗)、赤芍药、川芎、乳香、没药各五分,粉甘草、橘红、地骨皮、五加皮、忍冬叶各七分。水、酒各半煎,调乳香、没药服。功能托里消毒,行气破血。治痈疽初起。
即枕骨。详后山骨条。
见鼠疫约编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。即乳积。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。即白术散第五方,见白术散条。
病名,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即胞衣不下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北宋医生。善针灸,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的验例。
痰证之一。见《泰定养生主论》。即酒痰。详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