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履岩本草》。即酢浆草,详该条。
即螳螂子。又作妬乳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一。即脂瘕。详该条。
参见景景医话条。
疳痨的俗称。详疳痨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石碱、花碱、水碱。为从蒿、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,和以面粉,经加工而成的固体。咸、苦,温。软坚,消积。①治积块,噎膈反胃。内服:3~9克,入丸、散。②治疣赘,研末调敷;虫牙痛,研末填
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等篇。指肌肉瘦削如脱尽的征象。多因精血内竭,中气虚衰所致。本证可见于虚劳、久病垂危及痿等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三香丸,见该条。
五不女之一。即鼓。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