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人痾”,五不男之一,亦称“变”。见清·卢若腾《岛居随笔》。类于两性畸型,俗称阴阳人。详五不男条。
病名。系指由乳蛾之成于血热者。症见乳蛾肿胀红紫,刺之流血不止。治宜凉血清热。方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。或参见乳蛾条。
足趾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热病……于其俞及下诸趾间,索气于胃胳,得气也。”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20卷。包括《素问》10卷,《灵枢》10卷。本书是1910年上海广益书局将明·马莳《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》、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》与清·张志聪《黄帝内经素问集注》、《黄帝内经灵枢集注》合编而成
【生卒】:1873~1950【介绍】:近代医家。字仲祜。江苏无锡人。曾在京师译学馆任教,对医学基础及临床均有研究。编有《丁氏医学丛书》,并自日本大量翻译西医各科书籍,其内容包罗甚广,包括西医临床各科及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。即恋眉疮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约1120~1200【介绍】:金代著名医家,金元四大家之一。字守真,自号通玄处士。河间(今河北河间)人,又称刘河间。长期在民间行医,深受群众欢迎。精研《素问》数十年,对运气学说提出精辟的见解
病证名。指肝火克脾、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肝火腹胀之症,目睛黄,两胁痛,小腹胀急,或攻刺作痛,或左边胀甚,小便赤,夜不得寐。”多因恼怒、酒热伤肝,肝气怫郁,气机不利所致。治宜泻火疏肝
病证名。疳疾兼有发黄的症候。由疳疾而致中焦湿热郁蒸,脾失运化所引起;亦有疳疾日久而致血虚黄肿者。症见身黄浮肿,状似黄疸,但目不黄,并兼有疲倦少神,时吐黄水,毛发皆直,嗜异等。治以健脾除疳为主,先服茵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