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疥疮

疥疮

病名。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多因风、湿、热邪郁于皮肤,接触传染而成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疥疮多生于足指间,染渐生至于身体,痒有脓汁……其疮里有细虫,甚难见。”已分辨出疥虫为其病源体。本病以手指缝最为多见,亦常见于腋下、肘窝、脐周围、腹股沟、臀腿等处,甚则遍及全身。呈粟米样的丘疹和水泡,剧烈瘙痒,夜间尤甚。体表常见有抓痕和结痂;如因搔抓破皮引起继发感染化脓者,则称脓窝疥。治疗以外治为主。先以花椒9克,地肤子30克煎汤熏洗,再选用蛇床子散臭灵丹一扫光硫黄软膏等外搽。建国后,由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卫生条件改善,本病已少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螃蟹

    见《蟹谱》。即蟹,详该条。

  • 郭雍

    【生卒】:?~1187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子和。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早年从父学儒,其后专心钻研医书,尤致力于伤寒,晚年撰《伤寒补亡论》20卷。

  • 阴纵

    证名。指阴茎挺长不收,或肿胀而痿之证。见《医学纲目·肝胆部》。又称茎纵。多由肝经湿热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前阴后阴病源流》:“阴纵,亦名阴挺。由前阴受热,则玉茎挺长不收,或肿胀而痿,或与股相磨难行,甚

  • 羊筋痧

    痧证之一。指病处白毛积聚如筋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羊筋痧,腹胀混身板痛,此二症胸前或腰背,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,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,药用涤痧丸,普济消毒饮。”

  • 蓝蝴蝶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鸢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中湿

    病名。见《万氏女科》。病因孕后冒雨,或感受雾露之邪,久坐湿地,及汗出冷浴,以致湿伤于肌腠。症见发热,骨节烦痛,身重头重鼻塞等。治宜祛湿安胎。方用黄芩白术汤(黄芩、白术、苏叶、生姜)。

  • 混元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六方。紫河车一具。分作五至七块,用白糯米三合,合水淘净,入锅内同炒,米黄为度,为细末,每服五分至一钱。治气血俱虚,痘疮灰白色,不灌脓回浆者。

  • 枕中丹

   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。治证同。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。

  • 掐五指爪甲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保赤推拿法》。重掐小儿五指的爪甲处。《保赤推拿法》:“掐五指爪甲法,治惊吓,若不醒,再拿精宁、威灵二穴。”

  • 疾医

    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之一种,又指该科医生。据《周礼·天官》记载,周代医学分科有食医、疾医、疡医、兽医等几种。疾医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