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申时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日晡所发潮热,不恶寒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唐代掌握医术的道士。据传广陵(今江苏扬州)有一木工,病手足挛缩,不能执斧,匍匐行乞于市,遇紫极宫道士,给药数丸,经治而愈。木工叩谢,道士将医方传授木匠,木匠得方,为人治病多愈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方叔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擅长外科,著有《疡医方论》、《疡医本草》,均佚。
古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。即魇。详该条。
舌尖舌根俱黑苔,舌中部白苔的舌象。为心肾热极,脾胃真热假寒证候。若证见发热詀语,呃逆干呕,食入即吐,意识朦胧,为热邪弥漫,火毒炽盛,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【介绍】:见程迴条。
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蒲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》。指伤寒其邪抑遏而致壮热搐搦的证候,详搐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曾学经于西藏甘丹寺。后改习医学。著有《医学史正道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