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疹科类编

疹科类编

麻疹专著。又名《疹科枢要》。明·武之望撰。刊于1617年。此书以《保赤全书》为蓝本,参考诸家有关论述,并结合作者个人经验编纂而成。全书分医论、治方两部分,医论又分为总论、发热、见形、出疹等门类,叙述麻疹病因病机及证治,治方部分共载医方一百四十八首。全书论述简要,内容丰富。现存康熙年间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囊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
  • 芜花丸

    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九方。芫花、大戟、甘遂、大黄各一两,青皮(汤浸)一两半。上药醋炒,再为细末,面糊和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丸,食前温酒送下。治妇人血分,四肢浮肿,脘腹气滞,不思饮食。②《普济本事方》

  • 经乍来乍少

    病名。指月经忽来而月经量甚少。秦景明《女科医宗大成》:“此因阴气乘阳,内寒血涩,以致经血乍来乍少。而在月后者,治用八物汤(四物汤加人参、白术、黄芪、红花、陈皮、甘草、丹皮)。”

  • 髀骨

    ①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指股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髀骨,上端如杵,入于髀枢之臼,下端如鎚,接于骨,统名曰股,乃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,俗名大腿骨。”②指桡骨。《沿身骨脉论》:“辅臂骨者髀骨。”③

  • 肺经燥痰

    痰证之一。即燥痰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七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振寒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发冷时全身颤动。有谓系战慄之轻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振寒,谓寒而颤振也。”《灵枢·口问》:“寒气客于皮肤,阴气盛,阳气虚,故为振寒、寒栗。”《张氏医通·寒热门》:“

  • 孤雁游飞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《针灸大成·卷十·手诀》:“以大指自脾土外边推去,经三关、六府、天门、劳宫边,还止脾土,亦治黄肿也。”此法还治虚胀(《推拿指南·大手术》)。

  • 燥火眼

    病名。见佚名《抄本眼科》。即风火眼,详该条。

  • 张志聪

    【生卒】:1610~1674?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隐庵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西)人。其先祖居河南,九代世医。张氏幼年丧父,学医于张卿子门下,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。张氏业医数十年,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

  • 小儿寒证

    证名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小儿寒证有七:面白,粪青白,肚虚胀,眼珠青,吐泻无热,足胫冷,睡露睛。此皆虚寒,忌用寒凉。”《儿科醒》:“小儿属寒之症,有外感有内伤,有症变虚寒,三者不同,治法各异。”外感寒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