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书名。明·黄承昊辑。作者将自著《医宗撮精》(一名《医宗摘要》)、《折肱漫录》二书合辑,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。《医宗撮精》系将薛己《内科摘要》及其所注《名医杂著》纂录编成。《折肱漫录》,详该条。
即祛瘀活血。详该条。
①少阴为二阴,少阳为一阳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二阴一阳,病出于肾。”指阴胜于阳,肾水上凌。马莳注:“此言肾与三焦为病者,肾胜而三焦负也。二阴者,足少阴肾经也。一阳者,手少阳三焦也。”②刺热厥的一种方
见汪朴斋《产科心法》下集。即热产。详该条。
见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七。即左金丸,见该条。
五脏各有阴有阳,阴阳各有盛衰之变,五火是指五脏之亢阳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夫一水不胜五火,故目眦盲。”张志聪注:“一水,谓太阳之水;五火,五脏之阳气也。”王冰注:“五火,谓五脏之厥阳。”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蜀(今四川)人。生平欠详,其医术传给沈应善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一方。蜈蚣一个,蝎尾五个,僵蚕七个,瞿麦半钱。为末,每用一字,吹入鼻中,或用薄荷汤调下。治小儿脐风锁口。
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胡黄连、炒芜荑、黄连各二两,使君子仁一两,麝香(另研)五分,干蝦蟆(酒熬膏)五枚。为末,用膏和丸,麻子大,二至三岁儿,每服五至七丸,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,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即半边旗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