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)。即胃管下俞。见该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方。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炙甘草、人参、茯苓。为细末,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脾虚饮食不化,大便不实。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二方。茯苓、苏梗、甘草、栀子、陈皮、桔梗、贝母、香附、天花粉、枳壳、半夏。加生姜一片,水煎服。治风热喉丹,形如赤珠,或紫或白,犯之即痛,日久则嗌气。如火盛咽痛色紫,去半夏、生姜,加黄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明代官吏。江苏人。因病,经医生治愈,后在官事余暇搜集古方,并汇集当地医生的医案及秘方,编成《医方集略》一书(1545年)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九。即手发背。见该条。
脏腑惊证之一。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通天》。指五态之人中偏于阳盛者。太阳之人及少阳之人均属于此。参五态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补骨脂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钥》。多由心火上炎致上腭生疔,疼痛甚剧,饮食吞咽有碍,身发寒热等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疼而微白蚂蝗疔,腭上生来韭菜形,内不肿兮发寒热,速宜针刺自然平。”治宜解毒泻火。用黄连解毒汤、三黄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汉学堂经解》所集崔灵恩《三礼义宗》:“小寒为节者,亦形于大寒,故谓之小。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。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严寒时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