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肠蛊痢者,冷热之气入在肠间,先下赤,后下白,连年不愈,侵伤于脏腑,下血杂白,如病蛊之状。”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“蛊则纯痢瘀血。”参蛊
病证名。见《女科备要》。即经水不止,身发肿满。详该条。
《医垒元戎》方。当归(酒浸炒)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地黄(酒蒸)各一两,栀子、黄芩各半两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妊娠伤寒汗下后,不得眠者。
病证名。指阴道忽然大量流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:“崩中者,腑脏伤损,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。冲任之脉,为经脉之海,血气之行,外循经络,内荣腑脏,若无伤则腑脏平和而气调,适经下以时,若劳动过度,致腑脏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小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。即内托芪柴汤,见该条。
指十二经之络脉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孙络之脉别经者……传注十二络脉。”
【介绍】:见吴宁澜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别直参,详人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