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:“妊娠下痢名曰子痢。”
书名。1卷。清·姜成之编。本书辑录清乾隆、嘉庆年间戚云门、王钟嶽、贡一帆、孙御千、戚金泉、叶德培、姜学山、姜恒斋八家医案(书中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,实为九家)而成。其中以戚云门、王钟嶽、孙御千的治案较多
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一作循衣摸床。详循衣摸床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水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初孕大热。详该条。
指下眼睑。见目弦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苦楝皮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循经考穴编》作鱼肠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
六郁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因外感湿邪,郁而不散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雾露风雨坐卧,湿衣湿衫,皆致身重疼痛,首如物蒙,倦怠好卧,阴寒则发,脉沉涩而缓是湿郁。”治宜除湿解郁,用湿郁汤、渗
病证名。①指以小便浑浊色赤为主要症状的疾患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科》。属便浊、溺浊。实即血尿。详便浊、血尿条。②指溺孔常流浊物挟血的疾患,属精浊。《证治要诀·白浊》:“精者血之所化,有浊去太多,精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