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古今医鉴》。指痘疮贯脓,又名灌浆,灌脓。凡痘疮七、八、九日渐贯脓,脓水之盈亏,视气血之盛衰而定。气血充盈者,易脓易痂;气血不足者,毒不成浆,气不胜者,则毒内陷,出现五陷等现象。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
针具名。九针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员利针,取法于针,微大其末,反小其身,令可深内也,长一寸六分,主取痈痹者也。”是一种针体细小而尖微大圆利的针具。用于治疗痈肿、痹症等。
人体骨骼名。指锁骨。古时亦名锁子骨、缺盆骨和巨骨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柱骨者,膺上缺盆之外,俗名锁子骨也。内接横骨,外接肩解也。”或指颈椎。《释骨》:“骨三节,植颈项者,通曰柱骨。”
出《广志》。为鹌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脾虚水湿不化,泛溢肌肤而致。宜调理脾胃,行气利水。用木香调胃汤(木香、陈皮、车前子、甘草、三棱、莪术、红豆蔻、大腹皮、砂仁、苍术、木通、萆薢、山楂、姜皮)。
病证名。又名经来黄色、月水色黄。《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:“经来如黄泥水,全无血色,乃大虚大寒,不可用凉药,宜乌鸡丸,服半月,非但病愈,兼能怀孕,再用加味四物汤(四物汤加乌药、延胡索、小茴香、生姜、黑枣)
证名。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一:“病苦心下坚满,常两胁痛,息忿忿如怒状,名曰肝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:“夫肝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致心下坚满,两胁痛引小腹,忿忿如怒。气逆目眩
注病之。《诸病源候论·劳注候》:“人大劳虚,而血气空竭,为风邪所乘,致不平复,小运动,便四肢体节沉重,虚噏啜乏汗出,连滞不差,小劳则极,故谓之劳注。”参见疰条。
见证治百问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零陵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