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皮内针疗法

皮内针疗法

又称埋针疗法。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(如背部、四肢或耳部等)的穴位。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,可横刺;如用揿针,则直刺。若无不适,即可以胶布固定。据情留置1~7天,夏季宜酌减,以防感染。留置期间可嘱患者自行按压,以加强刺激。本法对神经性头痛、高血压、胃痛、神经衰弱等疗效较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寒热错杂

   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。如上热下寒、上寒下热、表热里寒、表寒里热等证。参见各条。

  • 厥疟

    病证名。指疟疾而见四肢厥冷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疟疾源流》:“厥疟总由气血亏虚,调理失宜,或因寒而厚衣重被,至发热不去,过伤于暖;或因热而单衣露体,虽过时犹然,至又感寒,遂成厥疟。治当分别寒热,不得混施

  • 许胤宗

    【生卒】:约540~630【介绍】:隋唐间名医。常州义兴(今江苏宜兴)人。以专长治疗骨蒸病(结核病)而著名。他诊治疾病重视切脉识病,批判那种“不能别脉,莫识病源,以情臆度,多安药味”的医生。据载陈国柳

  • 舌尖

    即舌之尖端。《辨舌指南》第一编第一章:“舌尖,内应心。”

  • 孔雀毛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妇人三十六疾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即带下三十六疾。详该条。

  • 六气

    ①人体气、血、津、液、精、脉等六种基本物质。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,故名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余闻人有精、气、津、液、血、脉……六气者,各有部主也,其贵贱善恶,可为常主,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。”②风、热

  • 循经传

    指外感热病按六经顺序传变所出现的证候。《此事难知·太阳六传》:“太阳传阳明胃土者,名曰巡(循)经传,为发汗不彻,利小便,余邪不尽,透入于里也。”《医学心悟·伤寒纲领》:“传经者,由太阳传阳明,由阳明传

  • 阳旺而痛内障

    证名。指眼珠从午夜至午前作痛的证候。《眼科纂要》卷五:“午前痛(自午逆上至子为阳),阳旺又当阳,痛久也能生白翳,急宜抑火。”参见目痛条。

  • 血噎膈

    膈证之一。《医方考》卷三:“血噎膈者,或因跌扑,或因大怒,血积胸膈,久久凝结,令人妨碍饮食,得热则宽,得寒则痛是也。”又名血膈。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