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泽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膜原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其内搏于五脏,横连募原。”详膜原条。
证名。指外伤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证。前者多见瘀血肿块,胀痛固定不移;后者或因体内某部出血,或血自诸窍溢于体外,并见头晕、心悸、口干等症。根据“血为气守”的理论,治以复元活血汤为主,酌加补气之品。如严重出血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马桑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鄠(今陕西户县)人,做过太医令。
①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徐长卿之别名。②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银线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针灸著作。①一名《针灸捷法大全》。6卷。明·徐凤撰于1439年左右。卷1~2载针灸歌赋;卷3为周身经穴歌;卷4载窦氏八法流注;卷5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;卷6为灸法。书中除收录多种针灸资料外,并附插图,是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。详和阴阳条。
病证名。见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。因产时去血过多,经脉空虚以致半身不遂,手足麻木不仁,拘挛不知痛痒。治宜补气养血。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、补阳还五汤。切勿误认为风症,妄用祛风散血燥烈等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