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回回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、黄黍等五种谷类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五谷为养。”②指杭(或作梗,俗作粳)米、麻、大豆、麦、黄黍(见《灵枢·五味》)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《婴孩病源论》1卷,已佚。
【介绍】:见赵莹条。
证名。指心烦意乱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参见烦、烦躁条。
呕吐之古称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洞者,食不化,下嗌还出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肾亏则命门气衰,下焦不化,下不化则复而上出,故病为洞而食入还出也。”详呕吐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糯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小儿风毒,详该条。
见《竹林寺女科秘传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按诊的症状。指疼痛部位因按压而痛增。属里实证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痛有虚实,……辨之之法,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,拒按者为实。”多用于胸腹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