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月经的性状。正常月经,一般不稀、不稠、不凝结,无血块,无特殊气味。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,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。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,经质稠粘多属血热等。
详血寒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瓠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安徽青阳人。著《干金圣惠方》一书,已佚。
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二。即脾冷涎多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常见中草药》。即向日葵根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小儿生下百日或半岁内,因胃热突然出现发黄。由阳明胃热,湿邪留滞,湿热郁蒸而发。症见身黄壮热,腹胀口渴,大便秘小便赤涩。治宜清利湿热,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。热重者可用黄连解毒
指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。即飞门、户门、吸门、贲门、幽门、阑门、魄门。《难经·四十四难》:“唇为飞门,齿为户门,会厌为吸门,胃为贲门,太仓下口为幽门,大肠、小肠会为阑门,下极为魄门,故曰七冲门也。”详各
见《叶氏眼科方》。指外眦。详该条。
见《兰台轨范》卷七。即半夏汤第一方,见半夏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