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行情志异常

经行情志异常

病名。亦名经行脏躁经前精神异常。指每值行经前后经期,出现烦躁易怒,悲伤啼哭,或喃喃自语,精神异常。多因心血不足肝气郁结,痰火上扰所致。心血不足者多因素体阴虚,心失濡养,血不荣脑,神不守舍,症见悲伤欲哭,精神恍惚,不能自主,心悸怔忡,治宜养心血宁心神,方用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泻心汤加减;肝气郁结者,多由情志内伤肝气不舒木郁克土,脾土不能化生精血,心神失养,症见精神抑郁不乐,情绪不宁,胸闷胁胀,治宜舒肝解郁,方用逍遥散加减,若肝郁化火,魂不守舍,症见狂躁不安,登高而歌、弃衣而走,治宜清肝解郁,泻火守神,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;若因痰火壅积,上蒙清窍,神明逆乱,症见狂躁不安,头痛失眠,面红目赤,治宜清热涤痰,方用生铁落饮(《医学心悟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连三七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心烦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心烦,由余血奔心,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。……宜祛瘀血为主,服金黄散。七日后作虚烦治,服麦门冬散。”

  • 痰迷心窍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小儿多因乳食不节,停滞中焦,致使气结湿生,化为痰浊,阻遏心窍所致。症见神志错乱,神呆目滞;严重者可出现昏倒于地,不省人事,喉中痰鸣,漉漉有声,纹沉色淡,舌苔白腻。治宜涤痰开窍,

  • 直接灸

    艾炷灸之一种。又称明灸、着肤灸。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。施灸的方法,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,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二种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腲腿风

    即猥退风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。《万病回春·中风》:“腲腿风者,半身不遂,失音不语也。”参见猥退风条。

  • 清晨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即早晨嗽。详该条。

  • 饭醉

    证名。又称食后昏困。指饭后昏倦欲睡之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:“食方已,即困倦欲卧,脾气弱,不胜食气也,俗名饭醉。宜六君子汤加山楂、神曲麦芽。”参见食后昏困、嗜卧等条。

  • 行气玉佩铭

    气功铭文。原刻于一十二面体角柱形玉佩上,约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(即战国初期)。原拓片见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二十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,共四十五字:“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

  • 徐用宣

    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浙江衢县人。世医出身,晚年贯通医术,尤其精于小儿科,医理主要宗钱乙,编成《袖珍小儿方》10卷。

  • 害蜚

    六经皮部之一,阳明皮部名。“害”古与盍、阖通用,应读作“阖”,“蜚”是阳气飞动之意。阳经以阳明为阖,故称“害蜚”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阳明之阳,名曰害蜚,上下同法,视其部中有浮络者,皆阳明之络也。”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