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行浮肿

经行浮肿

病证名。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。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。多由脾虚肾虚、或气滞血瘀所致。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、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,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,气随血下,脾气益虚,转输失司,水湿停聚,泛于肌肤而成水肿,《叶氏女科证治》谓:“经来遍身浮肿,此乃脾土不能剋化水,变为肿。”症见四肢面目浮肿,按之没指,经水后期,量少色淡,伴有胸闷腹胀,纳少便溏,神疲肢冷,治宜温脾阳,利水湿,方用理中汤加桂枝茯苓;若素体肾虚或房室不节,肾气内伤,经行时,经血下注,阴盛于下,有碍肾阳敷布,不能化气行水,致水道不利、症见浮肿以下肢为重,伴有腰骶冷痛,经行后期,量少色淡,大便溏薄,治宜温肾利水,方用真武汤加巴戟天;若情志内伤,肝失条达,疏泄无权,气行不畅,血行受阻则滞而为肿,症见肢体肿胀,脘闷胁胀,善太息,治宜理气活血,方用八珍汤(《济阴纲目》:当归川芎、芍药、熟地延胡索川楝子、炒木香槟榔)加泽兰茯苓皮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痛彻背

    证名。指心痛(心前、心窝、胃脘等部位疼痛)引及背部者。除见于心痛、胃脘痛外,尚可见于胸痹等。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,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。”“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

  • 赵道震

    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【介绍】:明初医家。字处仁,浙江金华人。精于医术,研读很多古代医书,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。1389年迁居安徽定远县。1406年参与并督管编修《永乐大典》中有关运气方面的内容。卒年八十四

  • 暑搏血崩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暑邪客于冲任胞宫,血难停留而致突然经血崩下。症见血色深红,质稀,量多如注,面赤或垢,身热口渴喜凉饮。治宜清热祛暑,凉血止血。方用单芩心丸,或益元散加百草霜。

  • 荜拨没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荜拨根,详该条。

  • 内伤呕吐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。指脾胃虚弱,或邪滞脾胃所致的呕吐。如胃寒呕吐、胃热呕吐、痰饮呕吐、食积呕吐等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益气养血

    补法之一。又称补益气血、气血双补。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。常用于脾胃亏损,肌肉消瘦,失血伤精,或胎产崩漏,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,方用八珍汤等。

  • 齿蠹

    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又有齿龋者,谓齿蠹也。即齿虫蚀而痛也。”详见齿龋条。

  • 神效方

    ①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一方。白矾五两,绿矾三两,黄丹、伏龙肝、刺猬皮各二两。为末,放磁罐内,用炭火五至七斤烧,待炭尽取出,候冷研粉,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食前米汤送下。治痔疮下血不止。②《证治准

  • 朱奉议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肱条。

  • 昙鸾服气法

    气功功法。借呼吸粗细的调整变换,以意引气的功法。见于宋《云笈七签》卷59中。其功法:“初宽坐,伸手置膝上,解衣带,放纵肢体,念法性平等,生死不二,终半食顷,闭目举舌奉腭,徐徐长吐气,一息二息,傍入闻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