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养法则。辛、甘、酸、咸、苦五味各有所利,能发挥各种不同作用,人体对五味的摄入应注意平衡,不得偏嗜。调和五味,实际上包括了人类膳食调配、烹饪调和两方面。在膳食调配上,要遵循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蔊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又名牙钓、下腭骨。即下颌骨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。即紫金丸第二方,见紫金丸条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凡外来邪气(六淫、疫疠、饮食积滞)客于人体,应当驱除。如疏风、散寒、清暑、祛湿、消导等法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四。又名瘴毒脚气。详该条。
见《夷坚志》。为白芷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系生于童子髎穴处之痈疽。多由足少阳胆经火毒所致。疮起根赤有脓。知痛者顺,反之为逆。一般可按外痈治疗。如大渴闷乱,出血不止,或其色青黑而不知痛者,预后不佳。可参见无头疽治疗方法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狼毒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