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,即生于头顶五处穴部位的疽。证治同透脑疽,详见该条。
经穴分类名。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上各有一个合穴,称下合穴,是六腑之气输注出入的重要部位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胃合于三里,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,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,三焦合入于委阳,膀胱合入于委中央,胆
书名。6卷。明·程(原仲)撰于1621年。前附论原脉、审证、聆音、辨味等医论8篇,后附验方1卷。医案以内科为主,兼及妇科、儿科。叙案较详,辨证明晰,病因、病理分析颇有见地。治法除内服汤药外,间有用针灸
统指肾虚。其中多指肾阴虚。详该条。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百晬内嗽。详该条。
即躯干骨。包括脊骨、胸骨、肋骨等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芦竹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。同。膝以下的足胫部分。
病证名。其义有二: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肝藏血,血气不足,则肝虚,致受风邪,风邪搏于精气,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,绕于黑睛之际,精彩昏浊,黑白不明审,谓之目
见医药丛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