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王节斋公胎产》。多因平素气血两虚,复加产后劳伤,中气益虚所致。治宜大补气血。方用《傅青主产后编》加参生化汤合补中益气汤。
专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特定推拿方法。见明·龚廷贤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,又称小儿按摩。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,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,如三关、六府、五经等穴位,分阴阳、开
指下焦有灌渗水液、泌别清浊、排泄二便等作用,而以出而不纳为其特征。《难经·三十一难》:“下焦者……主出而不内,以传导也。”
综合性医书。清·高鼓峰撰于1725年。作者据临证经验,阐述诊法、二十五法方论及内、妇、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治,共20余篇。作者于上述专题,颇有独到的见解。本书收入《医林指月》时,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。
指正气的耗损脱失。常由于过汗、过下、失精、亡血等原因,以致气失依附涵载而外脱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气脱者,目不明。”临床见证除了目失所养而视物模糊不清外,尚可有气息低微、面色苍白、脉微弱,甚则冷汗淋漓,
病证名。麻疹后期,牙龈腐烂,以营养状态较差的婴儿为最多见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:“此乃胃中伏毒,上窜阳明部分,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火麻仁、滑石,以泄大肠之火,使下移毒势,上清胃火。”外用锡类散或硼砂、冰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痤疮。为皮脂腺过度分泌所致皮肤慢性炎症。因其生丘疹如刺,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,故名粉刺。又名酒刺或肺风粉刺。多由肺胃蕴热,上熏颜面,血热郁滞;或过食膏粱厚味,肠胃湿热,日久
即利尿穴。见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威源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