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论著作。明·张介宾约撰于1624年。共收医论45篇,专就金、元诸家论医的偏执处“辨论之,以正其失”,故题曰“质疑录”。全书重点论述多种病证的治则,进一步发挥了温补学说,对作者本人早年著作中立言未当之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清·罗美辑。刊于1675年。作者收辑元至清代医家医论、治法、治验,分门别类整理而成。卷1医论集,以阐述医理为主;卷2脉要集;卷3~8病能集,以内科杂证为主,兼及妇科及五官科、外科。纲
胀病之一。《兰室秘藏·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》中载有寒胀:“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,胃中寒则胀满,或藏寒生满病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肿胀》:“胀病有七,医旨曰:一曰寒胀,腹满濡时减,吐利厥冷,宜温之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即尘埃入目,见该条。
儿科著作。4卷。明·孟继孔撰。刊于1593年。卷1《孟氏治痘详说》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;卷2《孟氏杂症良方》,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;卷3《钱氏经验良方》;卷4《上用方》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
【生卒】:1243?~1327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子敬(一说字敬夫),号太无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是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弟子。他除继承刘氏之学外,还吸收了金代名医张从正、李杲两家的学说,在医学上别有新
病证名。指患疫喉而汗自出。若汗出痧透,喉烂渐退者为顺症。反之,若得汗而痧仍隐,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,邪毒不能外达,为逆证。治宜疏解透达。用粘子解毒汤加减。
声音嘶嗄不能成音的症状。骤起者。多因外邪犯肺,影响声带,所谓金实不鸣,宜宣肺疏解。由久病转成者,多因肺脏气阴亏损所致,所谓金破不鸣,宜清金润肺。
【介绍】:明代文人。字仪用。浙江嘉兴人。编有《药镜》4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