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称湿郁热伏。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。表现为身热不扬、午后热高、汗出而热不退、神疲、头重、胸闷腹胀、厌食、小便黄赤,舌苔白腻或黄腻,脉濡数等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鳢鱼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鸭脚艾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出《开元天宝遗事》。为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三。发乃血之余,小儿头不生发,或因病后秃落,皆因伤其气血,气血损少,不能荣于发,故令发不生。治宜补益气血之剂,如八珍汤加巨胜子之类。
即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宁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为热毒蕴积而引起疮疡。临床表现以局部出现焮红、作痛、发肿、发痛。热毒炽盛,累及脏腑则可出现里热的证候,如烦热、便秘等。治宜清热解毒,如仙方活命饮、五味消毒饮之类。
气淋的别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气淋者……亦曰气癃。”详气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