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即瘾疹。详该条。
见《天津医学通讯》。1971;(6):1。为喜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射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》。因体脂过盛,闭塞胞脉,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。参见肥胖不孕条。
证名。指两颧骨部呈现鲜红之色。出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。《景岳全书·面病》:“两颧鲜赤,如脂如缕而余地不赤者,此阴虚也。”多因肝肾阴亏,虚阳上孚所致。治宜滋阴降火为主。方用八仙长寿丸、九补阴丸等。亦有心火
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。
又称内针、下针。指将针刺入穴位,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。
见六种新编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又称痓。以项背强急,口噤,四肢抽搐,角弓反张为主症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:“病者身热足寒,颈项强急,恶寒,时头热,面赤目赤,独头动摇,卒口噤,背反张者,痉病也。”痉有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