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三焦之一。三焦的中部,指上腹腔部分。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,主腐熟水谷,泌糟粕,蒸津液,化精微,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中焦亦并胃中,出上焦之后。此所受气者,泌糟粕,蒸津液,化其精
即火针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针、药熨。”
证名。指股部疼痛如折的症象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胃脉搏坚而长,其色赤,当病折髀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胃脉搏坚,木乘土也,加之色赤,则阳明火盛,木火交炽,胃经必伤,阴阳不行者,从气冲下髀抵伏兔,故
即头骨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公元三世纪【介绍】:西晋时期著名医家。名熙。高平(今山西高平,一说山东济宁)人。曾任太医令,对脉学有较深刻的研究,集录其前代文献中有关脉学的内容结合个人的体会,编成《脉经》10卷,列述二十四
【介绍】:见徐彦纯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大忠条。
骨名。又名趺骨、足趺骨、脚面骨。即跖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跗者足背也,……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。”此骨左右各五,相当于手的掌骨。
病证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亦名带下赤候。指从阴道流出淡红似血非血的粘液,淋沥连绵不断,称为赤带。多因忧思积伤心脾,肝郁火炽,灼伤冲任带脉所致。治宜扶脾气、清肝火。方用清肝止淋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: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廿。即腰带痈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