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济生方》。《内经》作“肠澼”,《伤寒论》称“下利”、“热利”,《肘后备急方》称“下痢”,《诸病源候论》称为痢病,《千金要方》称作“滞下”,后世多称痢疾。本病以腹部疼痛,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,里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黄连(酒洗)、黄芩(酒洗)、栀子(姜制,炒黑)、滑石、知母(盐酒拌)、犀角、甘草、人参、麦门冬、茯神各一钱,生姜三片,大枣三枚,灯心一握。水煎服。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,神昏。
见隋·全元起《内经训解》。即《灵兰秘典论》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蛤蚧之别名,见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穿心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鸡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9卷,已佚。
即案机。抏,音义同玩。出《史记:扁鹊仓公列传》。清·张文虎《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》:“案抏:《索隐》、宋本、中统、游、凌、毛并作‘杌’;王、柯伪‘杭’;凌引一本作‘亢’。《考异》云:《索隐》音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