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膀胱病

膀胱病

六腑病候之一。膀胱主贮存津液化气行水,与肾相为表里。其病有虚寒实热之分。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气虚客寒,气化失司所致。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膀胱病,小便闭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膀胱病候》:“其气盛为有余,则病热,胞濇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,是为膀胱之气实也,则宜泻之,膀胱气不足,则寒气客之,胞滑小便数而多也,面色黑,是膀胱之虚也,则宜补之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:“虚则生寒,寒则脬滑,小便不禁,尿多白色,面黑胫酸,两胁胀满,则是膀胱虚冷之候也。”“实则生热,热则膀胱急,口舌燥,咽肿痛,小便不通,尿黄赤色,举体沉重,四肢气满,面肿目黄少腹偏痛者,则是膀胱实热之候也。”《本草经疏》:“膀胱实一证。癃闭,属膀胱实热。”“膀胱虚三证。小便不禁,属气血虚遗尿,属本经气虚。……膀胱气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膀胱源流》:“膀胱病者,热结下焦,小腹苦满胞转小便不利,令人发狂。冷则湿痰上溢,而为多唾,小便淋沥,故遗尿。鳌按,小便不禁,由膀胱气虚,……小便不通,由膀胱邪热。”治宜宣通气化,渗湿利水,温肾固脬等法。参见膀胱病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与囟、顖通。详囟条。

  • 产子痢

    病名。①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指产后患痢。多因产后虚损,下地过早,伤于风冷,风冷乘虚入于大肠,肠虚则泻所致。②施雯《盘珠集胎产证治》指产后恶露不行,败血渗入大肠,积滞而成泄痢者。详产后下利条。

  • 野合

    古人指绝经后再孕者。宋·薛轩《坤元是保》:“女子二七而阴道通,七七而阴道绝,绝而后育,是名野合,野合之子率多不寿。”

  • 五脏六腑之海

    ①指足阳明胃经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阳明者,五脏六腑之海。”②指胃。《灵枢·五味》:“胃者,五脏六腑之海也;水谷皆入于胃,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。”③指冲脉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:“夫冲脉者,五脏六腑之海也,

  • ①与天相对而言,属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神(自然界阴阳的变化)在天为风,在地为木,在脏为肝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。”②指耳前之肉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墙基(耳

  • 内实证

    证名。里实证的别称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十三日,过经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鞭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

  • 经络

    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。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,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,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经脉十二者,伏行分肉之间,深而不见……诸脉之浮而常见者,皆络脉也。”经络的

  • 土生地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白背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①惊风八候之一。详该条。②即惊风。《幼幼集成》以急惊、慢惊、慢脾三证,易为误搐、类搐、非搐。误搐:“盖小儿伤寒最多,由医者治不如法,抑遏其邪,莫能外解,因而壮热不退,遂变为痉,则有搐搦反张之候,与《内

  • 恶实根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牛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