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臂痛

臂痛

证名。指上下臂关节肌肉作痛。多由风寒湿邪侵袭、痰饮留滞、血不荣筋、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或提挈重物损伤所致。《证治要诀·臂痛》:“臂为风寒湿所搏,或饮液流入,或因提挈重物,皆致臂痛,有肿者,有不肿者。……外有血虚一证,血不荣于筋,或致臂痛。”《类经图翼》卷十一:“凡人肩冷臂痛者,每遇风寒,肩上多冷,……此以阳气不足,气血衰少而然。”若臂痛由风寒湿侵袭所致,治宜蠲痹汤,若由血不荣筋,瘦弱,臂痛,则兼养血,宜蠲痹汤合四物汤。若怒动肝火而臂痛者,宜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。若痰饮流注而臂连肩背酸痛者,宜二陈汤星香散合用。若挈重伤筋,以致臂痛,宜琥珀散劫劳散,或和气饮。若臂痛由脾虚邪气相搏,宜补中益气汤加威灵仙桂枝姜黄等。若臂痛不能举物,气血凝滞者,宜舒筋汤。臂痛部位与经络循行相关。《医钞类编·臂痛门》:“臂痛,有六道经络,定其痛在何经络之间,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,气血通则愈矣。”如臂前廉痛属阳明,宜升麻白芷葛根;臂后廉痛属太阳,宜藁本羌活;臂外廉痛属少阳,宜柴胡、连翘;臂内廉痛属厥阴,宜柴胡、当归、青皮;臂内前廉痛属太阴,宜升麻、白芷、葱白;臂内后廉痛属少阴,宜细辛、当归、独活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透骨草

    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透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痰证自汗

    自汗证之一。见《医学入门》卷四。《证治汇补·汗病》:“痰证自汗,头眩呕逆,胸满吐痰。”治宜和胃化痰,用抚芎汤、理气降痰汤,兼脾气虚弱者,宜理中降痰汤。参见自汗条。

  • 刘汉基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四川巴县人。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,撰《药性通考》8卷,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,並附或问以答疑难。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。

  • 气淋

    病证名。诸淋之一。又名气癃。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症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气淋者,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。”《圣济总录》:“肾虚则不能制小便,膀胱挟热则水道涩。肾虚膀胱热,则胞内气胀,小腹坚满,而生

  • 莨菪子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天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葵花盘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即向日葵花托,详该条。

  • 胁痛应嗽

    证名。指因咳嗽引致胁痛发作,或因胁痛而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胁痛应嗽,肝藏血,咳嗽气涩不利,咳应两胁,小柴胡加青皮、苏子。”参见肝经咳嗽、咳嗽条。

  • 易虚易实

   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,发育迅速;又稚阳稚阴,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。所以感邪以后,邪气容易蕴积泛滥,病势嚣张,出现实证热证。如急惊风证,往往发病急暴,迅即壮热,抽搐,邪热盛实,

  • 六十四号归妹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绝痧方,见该条。

  • 王佐良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生。字恕子。四川叙永人。生活于18~19世纪间,秀才。志以医药济人,治学推崇喻嘉言,但不泥于一家。认为“学医贵在集众方之长而为己长”。临诊精思细察,处方遣药当机立断。兼善诗文,惜年未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