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痘夹疹。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》:“痧亦疹类,但形如粟米,尖圆白硬,内含清水为异。此亦热毒所发,往往夹痘而出,宜于疏散,以荆防败毒散主之。”
出《岭南卫生方》。为麻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小儿丹毒之一。①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丹发两臂,初起赤如李子。治宜戎盐一两、附子一枚烧炭,研细,以雄鸡血调敷。②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因风热郁于阳明经而发。先发于面部,后向下漫延乃至全身。治
运气术语。以十二支分主六气,则子午寅申主火热(暑)之气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子午之上,少阴主之,……寅申之上,少阳主之。”所指即为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。
病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脾虚身肿之症,小便清利,大便溏泄,面色萎黄,语言懒怯,常肿常退,此脾虚肿之症也。脾虚身肿之因,大病后,久泻后,脾土之真阴受伤,转输之官失职,不能运化水谷,则诸
病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又名产后血奔。因产后虚火上炎,恶露未尽,随火逆上以致余血奔心所致。症见心中异常烦闷,口渴不已。治宜通瘀降火。方用三合汤合芎归汤。若见心中虚热烦闷,气欲绝,方用大枣、茯苓、生姜、甘
【介绍】:即真德秀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梅毒发于腹股沟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三。由不洁交媾,染毒所致。初起如杏核,逐渐长大,坚硬不痛,微热不红。左为鱼口,右为便毒。治疗见杨梅疮条。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。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