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下痰包
病名。即痰包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痰包,详该条。
十二剂之一。用寒凉药物组成,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。参见寒能制热条。
①《医学正传》卷五方。槟榔五两,大黄八两,黑牵牛子四两,皂角十枚,苦楝根皮一斤。前三味为末,后二味熬膏,搜和为丸,梧桐子大,再用沉香、木香、雷丸各一两分研,依次为衣,每服三丸,四更时砂糖水送下。治虫积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关木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必读·心腹诸痛》。指因受惊伤碍肝气所致的胁痛。治宜通阳疏肝理气,可用桂枝汤或散加减(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)。
见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猪毛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洁古家珍》。为柿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体位。详坐位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暑令季节,上吐下泻,多由乳食不洁,损伤肠胃;也有由外感暑湿或寒湿之邪,阻滞中焦,胃失和降,脾失运化,清浊相混而成。因乳食所伤而致者,宜消食异滞,调和胃肠,用保和丸;因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皂角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松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