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凌奂条。
在体表上发生的具有循经特征的病理现象。它主要反映病理生理和经脉皮部之间的某些规律性联系。马王堆汉墓帛书和《灵枢》所载的经脉病候均有这方面的内容。后世的主要针灸著作,亦多有载述。循经病理反应有多种多样的
见博爱心鉴条。
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开寒凉主令之时,即气候寒凉之际不宜用寒凉的药物或食物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参见“用热远热”条。
切脉指法。切脉者手指布置的方法。一般不论用左手或右手,均先以中指端按定病人寸口脉的关部(以掌后高骨处为准),继以食指端按于寸部,无名指端按于尺部。并根据患者的体长,相应调整三指的距离,高大者,指距稍宽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老鸦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内伤短气之一。多由膏粱积热或水饮停留,壅塞肺道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实邪短气症,身无寒热,短气不足以息,呼吸不利,喘息倚肩,胁肋作痛,不得仰卧,其形似肿。”脉多沉滑、沉紧或沉伏。治宜利水除饮
病证名。见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七:“声喑之症,虽兼五脏,而于心、肝、肾三经为重。又须知其虚实治之,乃为上工。”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:感于风寒,火衰喉痛,喉虚火炎,喉毒溃烂,梅毒喉烂,肺经实火,肝逆,劳瘵,
见伤寒论本旨条。
以两侧同名井穴、背俞对热源的敏感差异测知脏腑、经络虚的方法。一般以点燃的缐香为热源,置于穴上固定高度或有节律的上下雀啄,测定病人感到烫热时所需时间,然后比较两侧读数,高者为虚,低者为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