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即温法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伏龙肝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人。字九如。鸳湖(今浙江嘉兴附近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著有《药品化义》一书,后由李延昰(期叔)加以补订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病藕包、藕包、藕包毒。臑即上臂,指生于上臂之痈。由风温或风火邪毒凝结而成。初起状如粟米样疹,或起一粒僵疙瘩者,逐渐热焮肿痛,以至绕臂臑漫肿。无晕者为顺,有晕者为逆。其症轻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梵天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喉科秘旨》卷下。即悬壅垂之俗称,详该条。
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①为冰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