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黄

血黄

三十六黄之一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血黄者,头痛心闷,眼运欲倒,胸膈热壅,鼻衄不止,咽喉干燥,舌上生疮。若身热如火,头面肿者,难治。”②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三日鼻中出血,大小便亦下血,心间烦闷,腹中有块,痛如虫咬,吐逆喘粗,此是血黄。”治疗用点烙法或服续随汤,参见黄疸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黄藤

    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。为黄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实外虚

    详内痛外快条。

  • 热气霍乱

    病名。见《病因脉治·霍乱》。即热霍乱。详该条。

  • 孤阳上越

    即虚阳上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耳轮

    指耳廓边缘部分。见《针灸大成》卷十。参见耳条。

  • 太清调气法

    气功功法。通过吐纳以引动“内气”运行,增强生理机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。见于明《道藏·太清调气经》。其功法为:在闲暇时,取静室无人处,散发、宽衣、覆被、正身仰卧,舒展两手,即行调气,以鼻行气,以口吐气。

  • 大黄药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又名一号黄药、大黑头草、垂花香薷。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.W.Smith的地上部分。分布云南。辛,凉。清热解毒,止咳。①治炭疽病,流行

  • 打扑伤损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跌打损伤,详该条。

  • 杂病源

   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。

  • 玉顶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百会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