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河北中药手册》。为猫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参见新修本草条。
出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。即痘疮夹痧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呕吐脓液,为胃痈主症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》:“夫呕家有痈脓,不可治呕,脓尽自愈。”详胃痈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,形如海蜇,里急后重,便粪细而带扁,时流臭水。”类似肛管肠癌。早期宜手术治疗;晚期可内服中草药配合放射治疗。
舌心燥黑苔、舌边白苔而干的舌象。为伤寒入里化热之候。若干黑苔刮之不尽,伴有壮热、谵语、口渴、不恶寒、或自汗从头而出,至颈而止等气分热盛症状,可清气分热,兼有里结肠燥时,可用下法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运气术语。指凡逢丙辛为水运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丙辛之岁,水运统之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管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蓝实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