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豌豆疮

豌豆疮

出明·万全《家传痘疮心法》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油

    出《物类相感志》。为麻油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紫老干熟舌

    全舌紫而干老,如煮熟猪肝色。为脏腑热极,热邪传厥阴危候,宜大剂清热解毒之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足钜阳脉

    经脉名。即足太阳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足钜(《礼记·三年间》注:“大也”。)阳脉:潼外踝娄中,出郄(脚)中,上穿胀(跟),出厌中,夹(挟)脊,出于项,□头角,下颜,夹(頞),系目内廉。是动则病:潼(

  • 沐浴

    气功术语。泛指在练功过程中,应掌握的原则与要求,以及在炼功的某阶段中所应掌的一种火候。但有数种理解,一指炼功时要求清心寡欲。《太乙金华宗旨·逍遥章》: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。一指炼功过程中微微汗透,得到如

  • 酣饮

    指饮酒过度所致的消渴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七。因饮酒多,积热熏蒸,津液枯燥所致。证见渴嗜冷饮,小便多,肌肉消瘦。宜用乌梅木瓜汤、枳椇子丸、三神汤、朱砂黄连丸等方。

  • 灸痔法

    即以艾灸穴位治疗痔漏的方法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六曾引录“崔氏灸痔法”。现已少用。

  • 清晨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即早晨嗽。详该条。

  • 幼儿

   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。这一时期机体对外界逐渐适应,机体生长发育较乳儿为慢,各种生理机能日益成长,接触外界比较广泛,生活更加多样化,语言及体质发育迅速;有助于对周围环境的熟悉,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。若哺

  • 魄汗

    证名。肺藏魄,肺经之汗称为魄汗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马莳注:“肺经内主藏魄,外主皮毛,故所出之汗,亦可谓之魄汗也。”一说魄白古通,魄汗即白汗。参见白汗条。

  • 坎炁潜龙汤

    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坎炁一条,龙齿、白芍药、白薇各三钱,珍珠母、牡蛎各六钱,生地黄、磁朱丸(包煎)各四钱。先用熟地黄八钱,切丝,开水泡取清汁,代水煎药服。治右脉浮大而虚,左脉细数而濡,心悸舌绛,气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