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贵州药用植物目录》。为通光散之别名。②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萝藦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唐代医官职称。共设4名,官阶从六品上。
即清养胃阴。是治疗胃燥津伤、胃阴不足的方法。症见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,易饥,大便燥结,口干咽燥,舌质淡红少苔,脉细数等。用益胃汤,五汁饮等方。或选用沙参、玉竹、麦冬、石斛、生地等药治疗。
【介绍】:见卢之颐条。
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号瑞泉野叟。盱眙人。著有《伤寒心要》一书。
证名。①指心受邪热所致的病症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心热病者,先不乐,数日乃热,热争则卒心痛,烦闷善呕,头痛,面赤,无汗,……”②指心痈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心病源流》:“心痈,心热病也。经曰:诸痛痒疮疡,
推拿穴位名。见《厘正按摩术》。即胞经。见该条。
即腘中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俗名腿凹,经曰腘中。”
病证名。即眼生长肉。详该条。
见脉理存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