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经穴名,代号KI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吕细、内昆仑。属足少阴肾经。输(土)原穴。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;前方有胫后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咽喉肿痛,齿痛龈肿,耳鸣,
验方著作。元·沙图穆苏撰。15卷。约刊于1326年。本书分为诸风、心气痛、疝气、积滞、痰饮、喘嗽、羡补、头面、口眼耳鼻、发齿、咽喉、杂治、疮肿、妇女、小儿共15门,计310余方。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
小儿推拿方法。①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由小儿腕掌部中点向两侧分推。可调和气血,用于治疗惊风,癎症,昏迷,抽搐,泄泻、痢疾,黄疸,咳喘痰喘,乍寒乍热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推拿手法》:“盖小儿之病,多因气血不
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。又名烦心。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。烦多属热,亦有因于寒者。可见于外感、内伤多种病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无大热,口燥渴,心烦,背微恶寒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”
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涎出于口,口为脾窍,故涎为脾液。参见五脏化液条。
①走路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身体重,行步不正。”②缓行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灸则强食生肉,缓带披发,大杖重履而步。”③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,一年分六步(即客气、间气),平均每步各主四个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白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名门齿、门牙。即今之切牙。儿生八月板齿始生。详门牙条。
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。即小产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10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