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月季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。即眼睑。详胞睑条。
艾灸和针刺的合称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灸刺之道,得气穴为定。”
【介绍】:见汪光爵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又一种疽瘤,连生肩膊。”瘤体甚痒,常有数枚,扪之有虫体蠕动感,内有蛆样红虫,宜手术治疗。
病证名。见刘河间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卷十四。清·撰人不详《异授眼科》:“白睛肿起,多生瘀肉,有泪,或白膜侵睛,名曰气障,其病在肺。”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松木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出《肘后方》。为槲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胡黄连、炒芜荑、黄连各二两,使君子仁一两,麝香(另研)五分,干蝦蟆(酒熬膏)五枚。为末,用膏和丸,麻子大,二至三岁儿,每服五至七丸,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,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。
证名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食喘。详该条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