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三十六丁。见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4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手、足太阳之会。位于背部,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一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,深层为肩胛背神经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走精黄,病人昏昏饶睡,四肢疼痛,面目俱黄,舌上紫色,甚则舌面坼裂,及加黑色,此是走精黄,宜用药烙之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古病名。又名脾脏中风。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。主症为发热,形如醉人,皮目瞤动,短气,腹满,身黄等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中风者,翕翕发热,形如醉人,腹中烦重,皮目瞤瞤而短气。”《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土人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即肩锁关节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乌脚枪之别名,详该条。
运气术语。指客气六步运动中,位于司天,在泉右侧的二气。参见间气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乌头煎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