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水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十三科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蝮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因情志刺激过度所致的泄泻。《医学入门·杂病》:“七情泻腹常虚痞,欲去不去,去不通泰。”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:“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,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,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,此肝脾二脏之病也
见《圣济总录》。为苍耳蠹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雾露轻清之邪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病脉证并治》:“清邪居上,浊邪居下。”
【生卒】:1806~1880【介绍】:清代满族医家。字斐然。自幼研医。尤善疡科,所治疑难证多良效。著有《边氏验方》30卷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,多属五脏虚损所致。参见经漏条。
【介绍】:明末清初医家。字云密。湖北清江人。明天启乙丑(1625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等职。明亡后,隐居三十余年,究心医术,於1666年撰《本草述》一书(1690年刊行)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半千。湖北江夏人。抄辑有《奇方类编》2卷(1719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