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杏庵
【介绍】:
见郑承洛条。
【介绍】:
见郑承洛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。即打马过天河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少阳筋病。《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此证当发于正月之时,故名之曰孟春痹也。”详足少阳经筋病条。
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新针灸学》。位于项部,当斜方肌外缘,后发际下1.5寸处。主治后头痛,项强,落枕,肩胛疼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②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实用小儿推拿》。
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。临床以发病急骤,高热,昏迷,抽搐,开始多无脓血便为其特征。多发于夏秋两季,常见2~7岁小儿。由于疫毒之邪从口而入,湿热蕴伏肠胃所致。可出现邪毒旺盛的闭证,同时又可伴随正气虚
出《传信适用方》。为鼠李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欢条。
①骨骼部位名。指掌关节或趾蹠关节的圆形突起部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,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。”②泛指近端的指(趾)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指之后节日本节。”
病名。即伤食泻。清·陈德求《医学传灯·泄泻》:“积泻者,腹痛而泻,泻后痛减,泻去稍宽。”小儿多见。因小儿脾气虚弱,不能运化以致积滞而成。《幼科发挥》:“积泻者面黄,所下酸臭食也。”其症频频泻下,泄出黄
书名。1卷。清·芝屿樵客撰,撰年不详。本书除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论证外,并有辨惊风之误一文,认为古无惊风之名,所谓惊风乃“大惊猝恐”等十病;次为小儿不可饿论及治痘、治疹二论。现有《珍
【生卒】:1031~1095【介绍】:北宋杰出的科学家。字存中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曾任翰林学士。对自然科学具有广泛的兴趣,在天文、地理、地质、数学、物理、技术等多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成就。富有革新思想